日常巡視是發現路面病害的基礎,需定期檢查路面是否出現坑槽、裂縫、車轍、泛油等病害,并評估其危害程度和發展趨勢。同時需清理路面雜物,排除積水、積雪,保持排水設施暢通。
小修保養
針對輕微病害(如裂縫、坑槽、車轍等),需及時修補。例如:
裂縫處理?:根據裂縫寬度采用乳化瀝青或改性瀝青灌縫,防止水分滲入基層?。
坑槽修復?:局部松散或水損害導致的坑槽需及時填補,避免擴大?。
表面維護?:使用霧封層、微表處等技術封堵細小裂縫,相當于“給路面敷面膜”?。
中修與大修工程
中修工程?:對局部嚴重病害進行整段鋪裝或罩面處理。
大修工程?:包括路面翻修、補強或改建,需根據路面承載力和交通需求制定方案。
科學維護技術
預防性養護?:如噴灑改良瀝青乳液形成保護膜,防止水分和污漬滲入(適用于居民區等輕交通道路)?。
材料優化?:采用聚酯纖維、抗車轍劑等新材料提升混合料的高溫抗車轍、低溫抗裂性能。
排水管理?:加強排水設施維護,防止積水滲入基層,必要時設置盲溝排水。
施工后養護要點
交通管制?:攤鋪后需封路24小時,避免車輛碾壓;開放通行后,重型車輛需待路面溫度降至50℃以下?。
環境管理?:避免在新路面拋灑雜物或油污,及時清理積水?。
長期維護策略
定期清掃、修補,并采用機械化養護技術(如SY4500型熱再生重鋪機組)實現舊料100%再生利用,降低維護成本。
通過以上措施,可有效延長瀝青路面的使用壽命,保障行車安全與舒適性。具體養護方案需結合路面實際狀況、交通量及氣候條件綜合制定?。